首页

艾玛女王极致黄金誘惑

时间:2025-05-24 01:15:23 作者:贵州玉屏:红花采收忙 浏览量:86735

  中新网北京9月26日电(李京统)700多年前,旅行家马可·波罗游历中国,打开了西方世界认识中国的一扇窗。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意大利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时提到,一部《马可·波罗游记》在西方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马可·波罗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为一代代友好使者所追随。

  马可·波罗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知名的外国人”之一。700年之后再看这段旅程,我们又能看到什么?

  1271年,马可·波罗和他的父亲及叔父从威尼斯出发,经过黑海和波斯,于1275年夏天抵达了中国元朝的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随后,他在中国居住了约17年之久,期间游遍了中国各地,深入了解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西至川藏、东达苏浙、南抵滇闽,马可·波罗不仅走遍中国东西两线,还访问过越南、缅甸、老挝、泰国、菲律宾等国,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效力多年,3位威尼斯人已深得忽必烈的信任。最终,借由护送阔阔真公主前去波斯伊尔汗国成亲的机会,波罗三人踏上了回家之路。1295年的一个黄昏,取道海上丝路的马可·波罗和父亲、叔父经过日复一日的海洋漂泊后,终于抵达了威尼斯的石铺码头。

  回到家乡后,马可·波罗因卷入威尼斯与热那亚之间的海战而被俘。在狱中,他向狱友——比萨作家鲁斯蒂谦口述了自己在东方的传奇见闻。鲁斯蒂谦发挥小说家的才能,将马可·波罗口述的见闻写成了一个奇幻宏阔、引人入胜的世界,这便是《马可·波罗游记》。

  游记问世后,在数月之内风靡意大利,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欧洲快速、广泛地传播,甚至被冠以“世界第一奇书”之名。

  马可·波罗不是“只会欣赏风景”的普通旅行者,他像一位训练有素的社会学家,记录着各地的自然风貌、物产、社会制度、文化、风俗、宗教、家庭观念等,让他的游记超脱于个人体验,具有知识价值。

  譬如,他详细介绍了中国的驿站制度、赈灾制度、税收制度、驻防军制度,以及杭州的打更报时制度、福建德化瓷的制作工艺、河北沧州地区如何“生产出大量的盐”等,将当时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技术,向西方世界推广。

  马可·波罗口中“可以打碎当柴烧的黑石头”,其实就是煤炭;“和人头一样大”的印度坚果,是椰子;和真金白银一样效用的“轻飘飘的纸币”,在中国各地保存完好。借由丝绸之路以及东西方日益频繁而全方位的交流,如今我们早已明白,那些曾经绝难想象的“神话”,正是宝贵的文明多样性,是互学互鉴的源头活水。

  2024年是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也是中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中意两国多地合作举办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纪念活动,高度肯定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今年4月,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创意展在威尼斯开幕。除展出由圣马可国家图书馆及上海图书馆提供的马可·波罗珍贵馆藏,观众还可以借助MR眼镜在虚拟世界欣赏敦煌雅丹地貌、漕运千帆、福建土楼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和文化景观。

  如今,新时代的“马可·波罗”不断涌现,他们正以各种方式在各自领域播撒着中意两国友好的种子,将东西方之间距离拉得越来越近。

  今年7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意大利总理梅洛尼时指出,中国和意大利分处古丝绸之路两端,两国历史悠久的友好交往曾为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作出重要贡献,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中意两国的共同财富。(完) 【编辑:曹子健】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第一届贵州“村超”“一带一路”国际友谊赛开赛

与此同时,三明市常态化开展朱子文化“六进”活动,推进朱子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家庭。组织中小学生举办开笔礼、成人礼、朱子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将朱子文化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并举办“朱子大家说”“朱子文化宣传周”“朱子读书会”“等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浸润人心。

买了重疾险,为何难理赔?

用上亿颗水滴重新演绎国粹,世界将会看到怎样的“中国之美”?当中国传统文化京剧,遇到现代视效技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第二届“新时代·新影像”中外联合创作计划作品《看见,就是沟通的开始》,以京剧为桥,连接古今,沟通中外。

“五一”假期前3天广东重点景区接待游客791.9万人次

以双体陶罐为代表的整个昌都卡若的制陶文化,以及卡若遗址出土的一些石器的器型、纹饰工艺等,都体现出与史前黄河上游的文化,特别是甘肃东部和青海东部一带的马家窑文化的密切联系。

北京上海取消普宅和非普宅标准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敕勒川草原,就是人们在“城市中最美的遇见”。青山为幕,绿草为台,盛夏的敕勒川草原彩蝶纷飞,牧歌悠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片砂石遍布的荒滩。

我国成功发射海哨一号卫星

“他组建的外国技术团队初期共45人,以法国人居多。”陈悦说,日意格19世纪中叶到中国,学会中文,对中国越来越了解而产生感情;1866年开始协助左宗棠建船政,履行与船政订立的合约,一直到1874年。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